关键词:道德 宗教 直观 情感 现代性
作者朱云飞,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心副教授。
本文原载《中国基督教研究》2015年总第5期。
2 卢梭:《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第9页。
3 卢梭:《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第14页。
4 Friedrich Schleiermacher, Über die Religion: Reden an die Gebildeten unter ihren Verächtern(1799), hrsg. von Günter Meckenstock, Berlin & New York: Walter de Gruyter, 2001, S.117。下文引用该书时简称“Reden”;施莱尔马赫:《论宗教》,邓安庆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81页。下文引用该书时简称“《论宗教》中译本”。
5 Reden S. 117;《论宗教》中译本第81-82页。
6 Reden S. 120;《论宗教》中译本第85页。
7 Reden S. 120;《论宗教》中译本第85页。
8 Reden S. 123;《论宗教》中译本第89-90页。
9 Reden S. 121;《论宗教》中译本第86页。
10 Reden S. 121;《论宗教》中译本第86-87页。
11 Reden S. 122;《论宗教》中译本第88页。
12 Reden S. 123;《论宗教》中译本第89页。
13 Reden S. 123;《论宗教》中译本第89页。
14 Reden S. 123;《论宗教》中译本第89页。
15 Reden S. 121;《论宗教》中译本第87页。
16 Reden S. 122;《论宗教》中译本第87页。
17 Reden S. 75;《论宗教》中文版第25页。
18 Reden S. 76;《论宗教》中文版第26页。
19 Reden S. 75;《论宗教》中文版第25页。
20 Reden S. 76;《论宗教》中文版第25页。
21 Reden S. 76;《论宗教》中文版第25页。
22 Reden S. 76;《论宗教》中文版第26页。
23 Reden S. 76;《论宗教》中文版第26页。
24 Reden S. 77;《论宗教》中文版第27页。
25 Reden S. 76;《论宗教》中文版第26页。
26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康德著作全集》第3卷,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8页。
27 Reden S. 78;《论宗教》中译本第28页。
28 Reden S. 79;《论宗教》中译本第30页。
29 Thandeka, The Embodied Self: Friedrich Schleiermacher’s Solution to Kant’s Problem of the Empirical Self,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5, p.110.
30 Reden S. 81;《论宗教》中译本第33页。
31 Reden S. 79;《论宗教》中译本第30页。
32 Reden S. 79;《论宗教》中译本第30页。
33 Reden S. 80;《论宗教》中译本第31页。
34 Reden S. 80;《论宗教》中译本第31页。
35 Reden S. 81;《论宗教》中译本第32页。
36 施莱尔马赫的《论宗教》被很多人认为是吸收了斯宾诺莎的泛神论思想,施莱尔马赫本人并不赞同,因为他要吸收的是斯宾诺莎对无限的虔敬和爱,而不是斯宾诺莎的将实体与上帝等同的思想。可参Julia A. Lamm, The Living God: Schleiermacher's Theologyical Appropriation of Spinoza, The Pennsylvania State Press, 1996.
37 F. Schleiermacher, On the Glaubenslehre: Two letters to Dr. Lücke, trans. by James Dukeand Francis Fiorenza, Scholars Press, 1981, p. 49.
38 On Religion: Speeches to its Cultured Despisers (from the third German edition [1821]), trans. by John Oman, London: Kegan Paul, Trench, Trübner & CO., Ltd., 1893, p. 103.
39 On Religion: Speeches to its Cultured Despisers (from the third German edition [1821]), p. 103.
40 Reden S. 95;《论宗教》中译本第50-51页。
41 Reden S. 82;《论宗教》中译本第33页。
42 Reden S. 88;《论宗教》中译本第42页。
43 Reden S. 86;《论宗教》中译本第39页。
44 Reden S. 89;《论宗教》中译本第42页。
45 关于直观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康德曾说:“无感性就不会有对象被给予我们,无知性就不会有对象被思维。思想无内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因此使其概念成为感性的(即把直观中的对象赋予概念)和使其直观成为知性的(即将它们置于概念之下),是同样必要的”。可参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康德著作全集》第3卷,李秋零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0页。
46 Reden S. 89;《论宗教》中译本第42页。
47 Reden S. 89;《论宗教》中译本第43页。
48 Reden S. 89;《论宗教》中译本第43页。
49 Reden S. 89;《论宗教》中译本第43页。
50 The Christian Faith (1830/31), trans. by H. R. Mackintosh and J. S. Stewart, Edinburgh: T. & T. Clark, 1986,p. 5-12.
51 Thandeka, The Embodied Self: Friedrich Schleiermacher’s Solution to Kant’s Problem of the Empirical Self,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5, p. 92.
52 可参The Christian Faith (1830/31), trans. by H. R. Mackintosh and J. S. Stewart, Edinburgh: T. & T. Clark, 1986, p. 12-31.
53 可参威廉·詹姆斯:《宗教经验之种种》第十六、十七和十八讲,尚新建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
54 Reden S. 86;《论宗教》中译本第38页。
55 Reden S. 86;《论宗教》中译本第39页。
56 Reden S. 82;《论宗教》中译本第33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