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士、耶稣会士及早期汉学家一览

ChineseCS 文献资料评论9,8931字数 17431阅读58分6秒阅读模式

陈才智整理
A
Aleni, Jules 艾儒略
(1582-1649)[意]
《大西利先生行迹》,陈垣校刊本
1. 艾儒略与明末福州社会,林金水,海交史研究,1992:2
2. 艾儒略和他的《西学凡》,顾宁,世界历史,1994:5
3.
艾儒略在泉州的交游与传教活动,林金水,吴怀民,海交史研究,1994:1

4.
叶向高,艾儒略与西学初入福建,方宝川,福建史志,1997:6
5.
"国一天国下的不同国度"--艾儒略及其十七世纪中国布道记行,[意]幼根尼
奥・米涅贡,陈志平等译,《宗教与文化论丛》(一)陈村富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3
6.
艾儒略与福建士大夫的交游,林金水,《基督教与近代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7.
试论艾儒略传播基督教的策略与方法,林金水,世界宗教研究,1995:1

8.
艾儒略与明清之际西方教育的导入,肖朗,社会科学战线,2001:2

职方外纪校释,谢方校释,中华书局,1996年
9.
《职方外纪》和中国新世界地理观念的变化,谢方,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总

10.
《职方外纪》的地理学地位与中西对比,霍有光,自然辩证法通讯,1995:1

11.
《职方外纪》的地理学地位及当时地理知识的中西对比,霍有光,中国科技史料
1996:1
Amiot, Jean-Joseph-Marie 钱德明 (1717.2.8-1793.10.8)(
1718-1793)(法)
Anselmus 安瑟伦 (1033-1109)
Appiani, Ludovicus-Antonius 毕天祥
Attiret, Jean-Denis 王致诚 (1702-1768)
Augery, Humbert 洪度贞 (1616-1673)
B
Baglio, Louis 利类思 (1606-1682)
Bayer, Gotdieb Siegfried 巴耶 (1694-1738)
Bayle, Pierre 培尔 (1647-1706)
Bazin, Antoine Pierre Louis 巴赞
1843年,出任法国国立东方现代语言学院首任汉学讲座教授.译有《窦娥冤》,《合汗衫》,《货郎担》,《亻刍梅香》,《三国演义》之黄巾起义

Bell, Johann Adam Schall von 汤若望
(1591-1666)
1. [德]魏特(Alfons V
th)著,杨雨辰译《汤若望传》,商务印书馆,1949年;
1960第1版
2.
[德]恩斯特・斯托英著,达素彬,张小虎译《"通玄教师"汤若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3.
顾卫民《中国的汤若望研究介绍与研究的回顾,1799-1992》,收入其《基督教与近代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 李兰琴《汤若望传》,东方出版社,1995
Benoist, Michel 蒋友仁 (1717.10.8-1774.10.23)( 1715-1774)(法)
Berkeley, George 贝克莱 (1685-1753)
Biot, douard Constant 毕瓯 (1803-1850)(法)儒莲的得意弟子
Bonn, Michel 卜弥格 (1612-1659)
沙不列撰,冯承钧译,《明末奉使罗马教廷耶稣会士卜弥格传》,(台湾)商务印书馆
1950
1. 中波交往的先驱卜弥格,冯佐哲,历史知识,1988:5
2. 波兰的马可・
波罗--卜弥格,康志杰,世界宗教文化,1995:2
3.
明王朝的最后特使:卜弥格传(1-2):传播中国文化的先驱:卜弥格传,[波]爱德华
伊斯基,张振辉译,东欧(京),1996:2-3
Bourgeois, Francois 晁俊秀
Bouvet, Joachim 白晋 (1656.7.18-1730.6.28)(法)
1.
马绪祥译《康熙帝传》,载《清史资料》第一辑,中华书局,1980

2. 赵晨译《康熙皇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
3. 春林等编《康熙帝传》,珠海出版社,1995年
4.
罗丽达《白晋研究〈易经〉史事稽考》,台湾《汉学研究》第15卷第1期(1997
5.
韩琦《白晋的〈易经〉研究和康熙时代的"西学中源"说》,台湾《汉学研究
16卷第1期,1998年
Brancati, Fran ois 潘国光 (1607-1671)
Brindgman, E. C. 裨治文
(1801-1861)美国第一个来华的传教士,后来当了美国政府的外交官.1830年到广州,
1832年创办《中国丛报/澳门月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自任总主笔.
志以报道中国的历史,风俗和重大时事,传教士的活动为其宗旨.这是美国最老的
中国学杂志.美国学者白瑞华(R. S.
Britton)认为,该杂志对于研究当时中国以及
它同美国和欧洲各国关系的历史,直到现在仍保存其史料上的价值.

Brocard, Jacques 陆伯嘉
Bruce, J. P. 卜道成
Buglio, Ludovicus 利类思
Burgess, J. S. 步济时
C
Cardoso, Jean-Francois 麦大成
Castiglione, Joseph Giuseppe 郎世宁 (1688-1766)
《郎世宁》,聂崇正,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从利玛窦到郎世宁》,许明龙主编,东方出版社,1993

Chalier, Valentin 沙如玉
Channe, Alexander de la 孙漳
(1695-1767)(法)译《礼记》,精通中国古籍
Chavagnac, Emeric de 沙守信
Cibot, Pierre-Martial 韩国英 (1727.8.14-1780.8.8)(法)
Collie, David 柯大卫
(-1828)(英)曾随马礼逊学习中文,后任教于英华书院,是该院的第三任院长

Collins, Anthony 安东尼・科林斯 (1676-1729)
Comte, Louis Le 李明 (1655-1728)
Conrady, August 孔拉迪
Contancin, Cyr 龚当信
Costa, Ignace da 郭纳爵 (1599-1666.5.11)(葡)
Costa, Jean-Joseph da 罗怀忠
Couplet, Philippe 柏应理
(1624.5.31-1692.5.15)(比)《柏应理在欧洲早期汉学发展中的贡献》,李长林,《
科学战线》,1998:1
Cunevari, Pierre 聂伯多 (1594-1675)
D
d' Almeida, Joseph-Bernard 索德超
d' Incarville, Pierre 汤执中 (1706-1757)
d' Entrecolles, Fran ois-Xavier 殷弘绪 (1662-1741)
d' Espinha, Joseph 高慎思
Davis, John Francis 德庇时
(1795-1890)外交官出身的英国汉学家
Du Halde, Jean-Baptiste 杜赫德
(1674-1743)法国耶稣会士
Description de I' Empire de la Chine et de la Tartarie Chinoise , La
Hare, 1736.
Description of the Empire of China and Chinese- Tartar, London, 1738.

《中华帝国全志》(全称《中华帝国及中国领地之地理的,历史的,编年的,政治的及自然的记述》),是据海外传教士的报告,著述,书简中的有关材料,加以整理辑纂
编写而成,可以说是从明末到当时的一百五十年间欧洲人了解中国的一个总结
洋汉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抱着侵略目的来华的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一个"手册".(马肇椿《中欧文化交流史略》137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

F
Fabert, Ernst 花之安
(1839-1899),德国传教士
《从〈论语〉〈大学〉〈中庸〉看孔子的思想系统》(Systematical
Digest of the Doctrine
of Confucius According to the Analects, Great Learning and Doctrine of
the Mean)
港:中国邮政局("China Mail" Office),1875;1902年,P. G. von
Moellendorff
德文转译
《墨子的思想》(Dis Grundgedanken des alten chinesischen
Sozialismus, oder die lelhe das
Philosophen Micius),1877年
《列子》(Lie Tsau),Elberfeld,1877年
《孟子的思想:基于道德哲学的政治经济学说》(The Mind
of Mencius, or Political Economy Founded upon Moral
Philosophy),1882年,A. B. Hutchinson 自德文转译 1897年
《古代中国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哲学家孟子的学说》(The
Principal Thoughts of the Acinent Chinese Socialism),1897年
Favue, Jacoques le 刘迪我 (1610-1676)
Ferrariis, Jean-Fran ois Ronusi de 李方西
(1608-1671)La Chine et L' Europe, Lew Histoire et Lews Traditions
Comparees, Paris,
1869.
Fontaney, Jean de 洪若翰
Foucquet, Fr, Jean-Fran ois 傅圣泽 (1663.3.12-1739/1740)(法)
Fridelli, Xavier-Ehrenbert 费隐
Furtado, Fran ois 傅泛际 (1587-1653)
G
Gabiani, Jean-Dominique 毕嘉
Gaubil, Antoine 宋君荣
(1689.7.14-1759.7.24)法国西海岸南方人,在北京生活了37年,曾在图卢兹和巴黎学
习文学和科学,造诣颇深,且才能超群,精通精密科学及历史,哲学.科学院和巴
黎文学院的通讯院士,圣佩泰斯堡皇家学院常任院士,伦敦皇家科学院合作院士
《宋君荣北京书简集》前言,[法]戴密微著,穆根来译,中国史研究动态,1981:
Gerbillon, Jean F ran ois 张诚 (1654-1707)
《法国传教士张诚与〈中俄尼布楚条约〉》,曹增友,《学习与探索》1985:4

《〈张诚日记〉与〈徐日升日记〉之比较》,苏全有,刘永红,《四川师院学报》1994
Gogeisi, Antoine 鲍友管
Goldsmith, Oliver 哥尔德斯密斯 (1730-1774)
Gouvea, Antonio de 何大化 (1592-1677)
Gozani, Jean-Paul 骆保禄
Greslon, Adrien 聂仲迁 (1614-1695)
Grimaldi, Philippe-Marie 阎明我 (1639-1712)
Gruber, Jean 白乃心 (1623-1680)
Guignes, Joseph de 吉涅 (吉尼 / 德 经) (1721-1800)(法)
H
Hallerstein, Augustin de 刘松龄
Havret, Henri 夏鸣雷 (1848-1901)法国神甫
《西安府基督碑》,1895,1897,1902年
Henriques, Antoin-Joseph 黄安多
Herder, Johann Gottfried von 赫尔德 (1744-1803)
Herdtricht, P. Christian 恩理格 (1624-1684)(德)
Herieu, Julien-Placide 赫苍壁 (1671.1.14-1746.8.26)(法)
《古文渊鉴》(康熙钦定)(Recueil impérial),法文译本
Hinderer, Romin 德玛诺
I
Intorcetta, Prosper 殷铎泽 (1625-1696.10.3)(意)
J
Jartoux, Pierre 杜德美
Johnson, R. F. 庄土敦
Julian, Stanislas 儒莲(茹理安)
(1797-1873.2.14)(法)译有《赵氏孤儿》,《西厢记》,《玉娇梨》,《平山冷燕》,
《白蛇精记》
1824《孟子》,拉丁文译本,1824-1826年,参考满文本.参见《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之法
国汉学》24页,北京中法汉学研究所,1943.5
1835《太上感应篇》(Le livre des récompenses et dies peines
translation of T'ai-shang
kan-ying p'ien). Paris: Crapelet-Banois.
1842《老子〈道德经〉》(Lao Tseu Tao Te-King , le livre de la
voie it de la vertu, compose dans
le Vie siecle avant L'ere chretienne, par la philosophe
Lao-Tseu),巴黎:Imprimerie Royale. 1842年.traduit en Francais et
public avec le texte Chinois et un commentaire perpetual, par Stanisles
Julien, 1842. Le doctrinal de Lao-tseu (tr.) 1944年.法语
译本.只能在巴黎国立图书馆偶得一见.参见《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之法国汉学
页,北京中法汉学研究所,1943.5
1844《老子的教义》(Le doctrinal de Lao-tseu),Paris: J.Haumont.
1857《大唐西域记》(Ta-T'ang Hsi-yu-chi. Mémoires sur les
contrées occidentales, traduits du
Sanscrit en Chinois, en l'an 648, par Hiouen-Thsang, et du Chinois en
Fran ais, 2
tomes),巴黎:1857-1858年
Junior, Emmanuel Diaz 阳玛诺 (1574-1659)
K
Kastner, Gaspard 庞嘉宾
Kogler, Ignace 戴进贤 (1680-1746)
L
Laureati, Jean 利国安
LeComte, L. D. 李明
Liebstein, Leopold 石可圣
Longobardi, Nicolas 龙华民 (1559-1654)
Lubelli, Andre-Jean 陆安德 (1610-1683)
M
Macartney, George Lord 马夏尔尼 (1737-1806)
Magaihaens, Antoin de 张安多
Magalh ens, Gabriel de 安文思
(1609-1677)出生于葡萄牙科因布拉州(Conimbre)佩特罗加斯村(Pedrogao).
是著名航海家麦哲伦(Fetheo de
Magalhdes,约1480-1531),普遍认为他继承了
这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生平参见安文思《中国新志》后附利类思撰写的传记
(Abng de la la vie el de lamortdu.R. Pere Gabriel de Magaillam).
Nouvelle relation de la Chine, contenant la description des
particularitez les plus
considerables de ce grand Empire , Paris, 1688 .
A New history of the Empire of China, containing a description of the
politick government,
towns, manners and customs of the people, etc, London, 1689.
安文思将《中国新志》手稿呈给红衣主教.后者很高兴地阅读后,让克洛德・伯努(Abbe
Claude
Bernou)译为法语.伯努发现这是极艰巨的任务.尽管安文思书写工整
手稿在一次事故中被烧毁了不少,侥幸留下的也散乱不堪.他花了大量时间进行整
理,找出其间的联系.他感到安文思原题目有点矫揉造作,也无法与主题相呼应,因为细读全作不难发现中国的优点或特点远不止12个.此外,从篇章结构来看
例严重失调,有的内容只占一两页篇幅,有的却超过三四十页.伯努取新书名《
国新志》(Nouvelle Relation de la Chine),将原作整理成
21章,每章增加了小标
题.鉴于某些问题原作似乎并未讲清楚,或者普通西方读者要理解它尚需一定的背
景知识,对中国问题深有研究的伯努遂在章末添加了一些注,用斜体排印,并仔细
按照安文思的叙述,请佩罗内(Peyronett)画了一张北京城市和宫殿的示意图.为
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原作者,伯努还附上了由利类思撰写的《安文思传》.利类思
已于1682年去世,他的美德和学问赢得了很大的名声,而且,自1640年起直到1677
安文思去世,37年中两人是朝夕与共的传教伙伴.伯努相信,这样的传记,其可
靠性应该是毋庸置疑的.1688年,《中国新志》由巴黎克洛德・巴安书屋(Chez
Claude Barbin)出版,书名 Nouvelle Relation de la Chine, contenant la
description des particularitez les plus confiderables de ce grand
Empire . 1689年和1690年两度重印
译本出版当年,约翰・奥格尔比(John
Ogilby)即将其英译,由伦敦塞缨尔・霍尔
福德出版社(Samuel Holford)出版,书名 A New History of the
Empire of China , containing a description of the politic government,
towns, manners and customs of the people, etc. 1689年重印.
Maigrot, Charles 阎当 (1652-1730)
Mailla, Joseph-Fran ois-Marie-Anne de
Mocyriac de 冯秉正 (1669.12.16-1748.6.28)(法)
Malebranche, Nicolas 马勒伯朗士 (1638-1715)
Maria, Antonio de Santa 利安当 (1602-1669)
Marrison, Rodert 马礼逊
(1782-1834)(英)在伦敦结识中国青年杨三德,从之学中文
《大学》,1812年
《中国流行文学译本》,1812年
《五车韵府》(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 Part II-Vol.I,
Macao, China, CRB.
1819.
Marshman, Joshua 马歇曼
(1768-1837)(英)1799年赴加尔各答传教.1805年在一位出生于澳门的亚美尼亚人
的指导下学习中文
Martin, William P. Alexander 丁韪良 (1827-1916)美国传教士.
《天道溯原》,1860年
Martini, Martin 卫匡国 (1614-1661)
1.
意大利汉学家卫匡国小传,徐明德,《杭州大学学报》1981:3

2.
马尔蒂尼(卫匡国)在华活动及其对中文化交流的贡献,徐明德,《中华文史论丛
1981:4
3.
卫匡国的《中国新图志》,高永源,《自然科学史研究》1982:4

4.
本世纪中国学者对马尔蒂尼(卫匡国)的介绍与研究,顾卫民,《社会科学》19
9
5.
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卫匡国,沈颂金,《文史知识》1994:11

6. 卫匡国在华行迹再探,许明龙,《世界宗教研究》1995:1

7.
论卫匡国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沈定平,《中国社会科学》1995:
8.
论意籍汉学家卫匡国的历史功绩,徐明德,《世界宗教研究》1995:2

Mateer, Calvin Wilson 狄考文 (1836-1908)美国传教士.
《北平官话教程:以方言为基础》,优秀的汉语入门书
Maya, Mathias de 利玛弟 (1616-1670)
Mendoza, Juan Gonzalez De 门多萨 (1545-1615 / 1618)西班牙人
《中华大帝国史》(The History of the Great and Mighty Kingdom of
China and the Situation
There
of),西班牙文,罗马:1585年;法文,1588年;英文,伦敦:1853年
高济译本,中华书局,1998.7.曾先后用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法文,英文,
和拉丁文出版,被誉为"欧洲汉学研究第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同时也是欧洲最
早的汉学著作
Mericourt, Hubert de 李俊贤
Menzis, James Mellon 明义士
1910年来华传教的加拿大博士,1932年开始担任山东齐鲁大学考古学教授.

《殷墟卜辞》,1917年;《甲骨研究初编》,1933年;《中国商代之卜骨》,1933年

Mezzabarba, Carolus 嘉乐
Monteiao, Jean 孟儒望 (1603-1648)
Mormont, D. 铎尔孟
Motel, Jacques 穆迪我 (1618-1692)
Mourao, Jean 穆敬远
N
Neuvialle, Jean-Sylain de 纽若翰
No l, Fran ois 卫方济 (1651-1729)(法)
P
Pacheco, Felicien 成际理 (1622-1686)
Pantoja, Didacus de 庞迪我
(1571-1618)张铠《庞迪我与中国--耶稣会"适应"策略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7年
Panzi, Joseph 潘廷璋
Parrenin, Dominique 巴多明 (1665-1741)
Passio, Fran ois 巴范济 (1551-1612)
Pauthier, Jean Pierre Guillaume Georges 卜铁 (1801-1873)(
1803-1873)(法)
《论老子所创道之教义的起源和传播》(Memoire sur
L'origine et la propagation de
doctrine du Too, fondée par Lao-tseu),巴黎:Librairie Orientale de
Dondey-Dupré, Père
et Fils,1831;1838年
《大学》(含朱熹及各家注释),1837年.汉法对照本,附拉丁文.

《论语》,1845年.法文译文
Pedrini, Theodoricus 德理格
Pereira, Andre 徐懋德 (1690-1743)
Pereira, Thomas 徐日异 (1645-1708)
Poirot, Louis de 贺清泰
Prémare, Joseph-Henry-Marie de 马若瑟 (1666.7.17-1735)(法)
Q
Quesnay, Fran ois 魁奈 (1694-1774)法
《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Despotism In
China),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2年
R
Racci, Matteo 利玛窦
(1552-1610)利玛窦学术资料库(利氏学社
http://210.208.163.224:1980/gb/www.riccibase.com/page_b5/index-big5.htm

1.
《利玛窦研究论集》,周康燮主编,(台湾)崇文书店,1971
2.
《利玛窦中国札记》上下,利玛窦,金尼阁著,何高济等译,中华书局,1983
3. 《利玛窦传》,罗光,台湾学生书局,1983年
4.
《纪念利玛窦来华400周年--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会议研究论文集》,罗光主
编,台北,1983
5.
《利玛窦在肇庆》,罗方光,肇庆文史第二辑,肇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编,
6.
《利玛窦全集》,刘俊余,王玉川译,(台湾)光启出版社与辅仁大学出版社,
7.
《利玛窦传》,[美]乔纳森・斯彭斯著,王致华译,陕西人民出版社(内部发行
1991年
8. 《利玛窦评传》,[法]裴化行著,管震(
振)湖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
9. 《利玛窦与徐光启》,孙尚扬著,新华出版社,1993
10.
《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从利玛窦到郎世宁》,许明龙主编,东方出版社,1993
11.
《利玛窦与中国》,林金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Régis, Jean-Baptiste 雷孝思 (1663.2.2-1738.11.24)(法)
Rèmnsat, Jean-Pierre Abel 雷慕沙
(1788-1832)(法)1814年12月11日出任法兰西学院汉学讲座第一任教授,儒莲的
老师.
《太上感应篇》(Le livre des recompenses et des peines),Paris:
Antoine-Augustm Renouard.
1816;《法显撰〈佛国记〉》,1836
Rho, Jacques 罗雅谷 (1593-1638)
Rhodes, Bernard 罗德先
Ripa, Matteo 马国贤
Roberts, Louis des 赵圣修
Rocha, Felix da 傅作霖
Rocha, Joannes de 罗儒望
Rodrigues, Anoré 安国宁
Rougemont, Fran ois de 鲁日满 (1624-1676)
Ruggieri, Michel 罗明坚 (1543-1607)
S
Salusti, Joannes Damascenus 安德义
Sambiasi, Fran ois 毕方济 (1582-1649)
西域之逸民,中国之高士:评"欧洲奇人"毕方济,康志杰,《中西初识》,大象出版社
1999
Semedo, Alvare de 曾德昭 / 谢务 禄
(1585-1658)[葡]孟德卫(Davide C.
Mungello)《神奇的士地:耶稣会士迎合中国习俗
的策略和汉学的起源》(Curious Land: Jesuit Accommodation and
the Origins
Sinology)p.74,[斯图加特(Stuttgart),1985;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9
及荣振华《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第609页,均作1586年.诞生于波塔
莱格里教区(diocese of Portalegre)的尼泽(Niza)城.1602年
4月30日于埃武
拉加入耶稣会,开始其见习期.他在攻读哲学期间申请赴印度,得到批准,1608
3月29日乘文西门托的"纳・斯拉"号船东来,抵达果阿,并在那里完成了学业
后来又申请赴中国传教,1613年到达澳门.第二年由广东(途经南雄)而江西并直
抵南京.(据《大中国志》,第235页.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第
页谓"1613年派至南京";荣振华《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第610页谓"
到达南京",均误.)按照来华耶稣会土的惯例,取汉名谢务禄("谢"与
谐音,"务禄"与varo谐音)
《大中国志》,即《中国及其邻近地区的传教报告》(Relacao
de propagacao de sé regno
da China e outro adjacentes)
Imperio de la China , Madrid, 1642.
Relations della grande Monarchia della Cina , Romae , 1643 .
The History of that Great and Renowned Monarchy of China [ The History
of China ],
London, 1655 .
Histoire Vniverselle de la Chine [ Histoire de la Chine ], Lyon,1667.
Rela o da Crande Monarquia da China, Macau, 1994 .
一种意见认为,该书于1641年,1642年分别在马德里.里斯本出版.见Carols

Sommervogel, S. J. , Bibliothique de la Compagnie de Jesus, 12 vols.
(Brussels and
Paris, 1890-1932) vol. 7 , p. 1114; Curious Land, p. 75.
但另一种意见认为当时并未
出版葡语本.见《大中国志》"中译者序".H . Corclier,
Bibliotheca Sinaca, vol. I, pp.
23-25对后一种意见同样予以印证.
苏查(Manuel de Faria y
Souza)译手稿为西班牙语,书名《中华帝国》(Imperio de la
China),1642年在马德里(Madrid)出版4开本,共360页.在这个版本中尚附
有《真草隶篆四体千字文》首页,但不见于后来的版本.

1643年,罗马出版意大利语本《中华大帝国记事》(Relatione
della grande Monarchia
della Cina, 309页).
1645年巴黎出版法译本.1654年在罗马出版拉丁语本.
1655年,英国伦敦出版英译本《伟大和著名的中国史》(The
History of hat Great and
Renowned Monarchy of China, Wherein all the particular Provinces are
accurately
described: as also the Dispositions, Manners , Learning, Laues ,
Militia , Government
and Religion of the People . Together with the traffick and Commodities
of that
Countrey),封面上写着"最近由奥伐罗・塞默多神父用意大利文撰写;他是一
个葡萄牙人,曾在中国的朝廷及其他著名城市居住了22年",表明该英译本译自
意大利文本.英译本没有提到译者之名,只说"现由一位有身份的人(a
person Of
quality)译为英文".全书 308页.
1667年5月,法国里昂和巴黎又出了一个新的法语译本,题名《中国通史》
(Histoire
Vniverselle de la Chine), 8开本,458页.该译本由英译本转译.
1956年,澳门出版了一个新的葡语本《中华大帝国志》(Relacao
da Grande Monarquia da
China),仍分两卷.由 Luls Gonzaga
Gomes译自意大利语本.有关术语被稍加考
,并用汉语标出.
1998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何高济泽,李申校的汉语本《大中国志》.
据1655年英文本译出,有疑问处则参考意大利语本和最新的葡语本.

Sequeira, Louis de 纪类思
Sichelbarth, Ignace 艾启蒙
Slaviczek, Charles 严嘉乐
Smith, Arthur Henderson 明恩溥 (1845-1932),美国传教士
《中国的特色》
Smogolenski, Jean-Nicolas 穆尼阁
Soothill, William Edward 苏熙洵 (苏慧廉)
(1861-1935),英国偕我公会教士.1882年来华,在浙江温州,宁波传教.1907
山西大学西斋总教习.1914-1918在欧洲做青年会宗教工作.1925年被英国政府派
为中英庚款委员会委员,次年来中国调查.回国后任牛津大学汉文教授.

《论语:孔子与其弟子及其他人的谈话》(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牛津大学出版社
1910;1937;1941年;纽约:1968年
《中国佛教术语词典》(A Dictionary of Chinese Buddhist
Terms),London: Kegan Paul,
1934年; repr. Taipei:Cheng-wen Publishing Co. , 1968年
《中国和西方》(China and the West, A Sketch of their
Intercouse), London, 1974年
Stadlin, Frangois-Louis 林济各
Stauton, G. L. 斯当东
(英)斯当东著,叶笃义译:《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

Stumpf, Bernard-Kilian 纪理安 (1655-1720)
Suarez, Joseph 苏霖 (1656-1736)
T
Tartre, Pierre-Vincent de 汤尚贤 (1669-1724)
Terrenz, Jean 邓玉函 (1576-1630)
Thebault, Gilles 杨自新
Theodricus, Pedrini 德理格 (1670-1746)
Thilisch, Francois 阳秉义
Thomas, Antoine 安多 (1644-1709)
Tindal, Willian 廷得尔 (1653-1733)
Tournon, Carlo Tommaso Maillard de 多罗
Trigault, Nicolas 金尼阁 (1577-1628)
1. 金尼阁与中西文化交流,计翔翔,杭州大学学报,1994:3
2.
明末在华天主教士金尼阁事迹考,计翔翔,世界历史,1995:1

3.
金尼阁携西书七千部来华说质疑,计翔翔,文史第41辑,1996

4.
明末来华耶稣会士金尼阁墓志考,计翔翔,世界宗教研究,1997:1

U
Ursis, Sabbathin de 熊三拔 (1575-1620)(意)
V
Vagnoni, Alphonse 高一志 (1566-1640)
Valat, Jean 汪儒望
Valignani, Alexandre 范礼安 (1538-1606)
Ventavon, Jean-Mathieu de 江达洪
Verbiest, Ferdinand 南怀仁 (1623-1688)
《南怀仁逝世三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湾)辅仁大学出版社,1987
1.
试论南怀仁对康熙天主教政策的影响,林金水,世界宗教研究,1991:1

2. 南怀仁学术思想剖析,王维,自然辩证法研究,1989:3
3. 南怀仁督造观象仪年代考,姜伟堂,史苑,1982:1
4.
南怀仁所造天文仪器的技术及其历史地位,张柏春,自然科学史研究,1999:
5.
南怀仁《灵台仪像志》评价,刘金沂,中国科技史料,1984:4

6.
南怀仁《新制灵台仪象志》所述之折射,王冰,自然科学史研究,1985:2

7.
南怀仁介绍的温度计和湿度计试析,王冰,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1

8.
南怀仁与中国清代铸造的大炮,舒理广等,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1

9.
敬天:礼仪之争中康熙对南怀仁的赠礼,克罗蒂,天主教研究资料汇编第14
1989
10. 南怀仁和他的故乡,孔泉,外国史知识,1983:4
11.
南怀仁中比交往史上的一位先驱,张德鑫,地理知识,1984:5

12. 南怀仁的科技成就,舒理广,紫禁城,1988:2
13.
南怀仁小传,韩德力,天主教研究资料汇编第14辑,天主教上海光启社出版,
14.
南怀仁和西伯利亚通道始末,吴孟雪,北京图书馆馆刊,1993:1

15.
康熙帝的洋教师:南怀仁,郝镇华,许明戈,国际人才交流,1997:3

16.
《南怀仁书信集》序言,马燕译,中国史研究动态,1983:2
17.
扈从康熙皇帝巡幸西鞑靼记,[比]南怀仁,张美华译,清史研究通讯,1987:
Visdelou, Claude de 刘 应 (1656.8.12-1737.11.11)(法)
W
Wade, Thomas Friancis 威妥玛
(1818.8.25-1895)剑桥大学第一任汉学教授.生于伦敦,韦德(ThomasWade,
-1846
上校之子,家中排行老大.1832-1837年,受教育于哈罗(Horrow)和剑桥大学的
三一(Trinity)学院,1938年11月2日成为英军81步兵团的掌旗手,1839年为第
42步兵团掌旗手,参加了侵华的鸦片战争,1841年1月16日升为尉官,服役于
第98步兵团,并第一次有机会接触汉语.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后,被任命为英
国驻香港军队的翻译.1847年6月22日,退伍从政,旋任使馆汉文副使.1852
升任上海领事馆副领事,1855年7月6日被任命为英国驻香港汉文正使,1862
月27日被任命为香港驻中国公使馆汉文正使兼翻译,1864年6月23日至1865
11月30日,以及1869年11月2日至1871年7月22日,任英国驻华署理公使
1871年8月1日至1876年11月6日,以及1879年6月29日至1882年8月14
任英国驻华全权公使.在担任英国驻华外交官期间,编辑了汉语学习教材《自迩集
作为英国驻华使馆翻译学生的汉语教材,并翻译(汉英,英汉)大量的中英官方文
件.1876年9月13日,又与李鸿章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无论是作为英国侵华
军队的下级军官,还是作为英国驻华的高级外交官员,威氏的汉语天赋,汉学研究
以及悉心收集的汉籍资料,在主观上是为英国在华谋利而效劳,但在客观上却成为
剑桥大学汉学研究的肇始.威氏于1883年7月1日卸任英国驻华公使一职,
返国定居剑桥,随身带回了大量在中国收购的汉籍.(参见Charles
Avlmer, Sir Thomas Wade and the centenary of Chinese studies at
Cambridge, 1888-1988,《汉学研
究》7:2(1989年12月),405-422页;阙维民《剑桥汉学的形成与发展》,《
学研究通讯》21:1,2002年2月)
语言自迩集 Yu-yen tzu-erh: a progressive course disigned to assist
the student of colloquial Chinese, London, 1867.
文件自迩集 Wen-chien tzu-erh chi : a series of papers selected as
specimens of documentary
Chinese, London, 1867.
汉字习写法 Han tzu his hsien fa: a set of writing exercises,
designed to accompany the
collquial series of the tzu erh chi, London, 1867.
Webb, John 约翰・韦伯 (1611-1672)
Wieger, Léon 戴遂良
(1856-1933)(法)在中国河间府传教的多产作家,他留给后人不少重要汉学著作
三十几卷作品,既无所不包,又浅尝辄止
1905 《道教教理问答:〈太上感应篇〉》(Catechisme taoiste:
T'ai-shang kan-ying p' ien
Rudiments, 4 : Morale et usages. 河间府献县(Ho Kien Fou: Hsien
hsien):2nd ed., p.
231-299.
1911《道藏通检》(Chtalogue duhnon
taoiste),《道教:总书目》(Taoisme : Bibliographic
generale),河间府献县(Ho Kien Fou: Hsien
hsien):天主教会印刷所(Imprimerie de
la Mission
Catholique),1911年.最早的一部研究道藏的索引体专著
1913《道教:道家始祖的理论体系》两卷本(Taoisme. Tome 2:
Les Peres du systeme taoiste,
Lao-tzeu, Leu-tseu,
Tchong-tzeu),第一卷文献解题,是当时最新的《通藏》总目录
第二卷是《老子》,《列子》,《庄子》法汉对照本,巴黎:卡塔西亚(Cathasia),Guilmoto
1913;1950年,据戴密微说,戴遂良的"译文与原文相去甚远."(《法国汉学研究
史概述》)
1916《中国人的宗教》(La religion des chinois),in Joseph Huby et
al. , Christus: Manuel d'
histoire des religions. Paris.
1922《中国宗教信仰与哲学观念的历史》(Histoire des
Croyances Religieuses et des Opinions Philosophiques en Chine Depuis
L'origine Jusqu'a nos Jours),河间府 (Ho Kien Fou: Hsien
hsien):天主教会印刷所(Imprimerie de la Mission Catholique
1922年.以道教研究为核心的有关中国古代宗教通史的专著.由四部分组成,
部分是上古社会原始宗教信仰的研究,第二部分为秦汉时代哲学和政治思想的研
究,第三部分为汉代至唐代佛教,道教的发展史,第四部分为宋代以后的新儒教的
发展史.它是一部以儒,道,佛教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思想史性质的著作.

1930《历史文献:儒释道》(Textes historiques: Confuciisme,
Taoisme, Buddhisme), 府献县(Ho Kien Fou: Hsien
hsien):天主教会印刷所(Imprimerie de la Mission
Catholique),1930年
Wilhams, Frederick 卫斐烈 (1857-1928),美国传教士.
Williams, Samuel Wells 卫三畏
(1812-1884)美国传教士,外交官.1833年来华,在广州为美国公理会创办印刷所
任经理,并协助裨治文编《中国丛报/澳门月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后来继
任《澳门月报》主编.1856年任美国驻华使馆头等参赞兼翻译.1877年回国
耶鲁大学中国语言和文学教授,主持创办了美国第一个汉语教研室和东方学图书
馆.
《中国总论 / 中国概述 /
中华帝国:中华帝国的地理,政府,教育,社会生活,艺术
宗教及其居民概况》(The Middle Kingdom: A Survey of the
Geography, Government, Literature, Social Life, Arts, Religion and
History of the Chinese Empire,and Illustrations Principally Engraved by
J. W.),两卷,伦敦,纽约:1848;1861年.试图把中国做
为一个整体文明来研究,已经带有一些跨学科研究性质.该书被视为美国最早的汉
学著作(侯且岸《当代美国的"显学":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11页,人民出版社
1995.10),中国学开端的里程碑,在美国和英国多次出版,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在国
外流行.费正清《七十年代的任务:研究美国与东亚的关系》称卫三畏的书"
今日一门区域研究课程的教学大纲",《美国历史评论》(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第74卷第3期(1969年2月),第861-879页;中译文收入《费正清集》,
人民出版社,1992年.与其《汉英拼音字典》(A Syllabic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曾是西方人研究中国的必备书,还著有《中国小史》(A
History of China),1897
是《中国总论》之增订本,仅含历史部分
Wolf, Christian 沃尔夫 (1679-1754)
X
Xavier, S. Fran oisus 沙勿略 (1506-1552)
1.
从沙勿略到庞迪我:晚明西班牙来华传教士纪略,张铠,世界宗教研究,1991:
2.
东方的圣徒圣方济各・沙勿略诞辰440周年纪念,长天,中国天主教,1993:3
3. 圣方济各沙勿略,涂世华,中国天主教,1995:4
附:
Goethe, Johann Wolfgang von 歌德 (1749-1832)
Hume, David 休谟 (1711-1776)
Kant, Ommanuel 康德 (1724-1804)
Leibniz, Gottfried Wilhelm 莱布尼茨
(1646-1716)莱布尼茨与中国,安文铸,关珠,张文珍编译,福建人民出
版社,1993
Voltaire 伏尔泰
(1694-1778)《中国孤儿》(1775年在巴黎上演)
葛力,姚鹏《启蒙思想泰斗伏尔泰》,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

《孟德斯鸠与中国》,许明龙,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继续阅读
 
殷小平|近二十年来中国景教研究述评 研究文章

殷小平|近二十年来中国景教研究述评

内容提要:本文回顾了近二十年来中国景教研究的国际化表现与主要成就,包括专著增多和研究体系化,新材料的出土与公布引发新一轮的研究热潮,以及在艺术史、唐后景教走向、唐元景教关系等新课题上取得的重要进展等。...
元代基督教 研究文章

元代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一带,其创始人相传为犹太的拿撒勒人耶稣。信仰基督教的人以《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为经典,认为全部圣经都是根据上帝的...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