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轴心时代与耶儒关系之变迁

ChineseCS 文献资料评论3,967字数 2931阅读9分46秒阅读模式

作者:王志成

基督宗教和儒家的关系已经经历非常复杂的历程。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基督教和儒家关系至今也没有处理好。从跨文化视角看,基督宗教和儒家的关系没有处理好的关键是彼此没有处理好两个信仰共同体之间的他者(the other)问题。

本文尝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反思基督宗教和儒家之间的关系,指出基督宗教和儒家都需要走出自我中心,把对方视为一个完全的他者,都需要面对第二轴心时代的挑战,基督宗教需要超越排他论、兼容论、粗糙的多元论,走向转化论,儒家也需要自我转化,以便使得基督宗教和儒家都能够在第二轴心时代促进人类的福祉。

一、 儒耶关系模式

从凯逻斯意义上说,基督宗教和儒家可以有如下一些关系模式。

第一、超越论。
根据这一模式,基督宗教比儒家优越,因为它不仅谈论儒家的伦理内容,更有超越的内容。基督教有位格神的崇拜,儒家没有。根据利玛窦的研究,中国的原始儒家是崇拜上帝的,也就是崇拜天主的。但儒家后来可以说“堕落”了,到了宋明理学,天主已经非人格化,没有可以崇拜的天主了。所以,利玛窦反对当时的宋明理学,要恢复原始儒家。在利玛窦的心中,他采取适应的方法和中国儒家建立关系,这是一种策略,他的目的是要团结当时的主流力量,反击佛道,对佛教充满了误解和扭曲。

在基督宗教来华的大部分时间内,儒家还是处于主导地位,有的传教士基于信仰的优越性,认为佛教和道教是错误的,而儒家之伦理则被认为有合理性,但也显然不是全部的,对儒家很多做法显然不支持。他们心中的儒家是一个他们设想出来的需要回到先秦的儒家,而那个先秦的儒家上帝也是他们设想出来的,可以说是投射出来的,根本不同于基督宗教的上帝。所以,在他们眼里,佛道是不行了,宋儒是不行了,只有历史上的先秦儒家才有合理性,而那个先秦儒家则是他们的带有投射性的解释性的儒家。如此,基督宗教的超越性也就可见一斑。

儒家似乎更开放一些,“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但当时的儒生对基督宗教的信仰充满疑惑。利玛窦担心自己的信仰教义被人误解或者反对,他一直没有将基本的基督教义阐发给中国人。

至今,在我的一些观察中,依然有很多基督徒坚持基督宗教超越儒家,优越于儒家,有的为儒家仅仅是一种伦理教导,缺乏宗教性。倒过来,也有一些坚持儒家的人坚持认为儒家是所有信仰中最好的,因为只有儒家最实在,其他宗教如印度教、佛教和基督宗教基本上是幻想性的。

第二、互补论。
第二种理论认为,儒家和基督宗教是互补的。基督宗教可以向儒家提供新质,而儒家也可以向基督宗教提供新质。

但具体起来,基督宗教可以为儒家提供什么新质?一些学者通过比较儒家和基督宗教的知识论、本体论、神性论、世界观、人生观、社会/历史/文化观,看到儒家和基督宗教的不同,也看到它们之间那些是可以互补的。

问题是,在儒家传统中,有它独立的解释系统,基督宗教能为儒家提供什么?儒家是否需要?反之亦然。

过程神学家科布(John Cobb, Jr.)坚持宗教多元论,但他反对各个宗教最终抵达同一目标的以希克(John Hick)为代表的宗教多元论,他坚持不同宗教有不同目标,佛教、印度教和儒家都有不同于基督宗教的目标,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可以互补。

第三、对峙论。
对峙论认为,儒家和基督宗教属于两个世界,两个独立的世界观,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可以沟通之处。儒家不可能接受基督宗教的基本教义,换言之,不能接受上帝道成肉身、三位一体、赎罪等观念,儒家不看重基督宗教的出世观,它强调现世的实现。反之,基督宗教不会接受儒家的一些核心观念。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Jacques Gernet)可以被视为对峙论的代表。在《中国与基督教:中西文化的首次撞击》中,谢和耐全面分析中国和西方基督教世界在政治、历史、社会、思想、文化,尤其世界观和伦理方面的异同。他的结论是,“中国虽然可以和基督教世界接触和交流,有些中国人可能从表面上被归化为基督徒,但中国永远不可能‘基督教化’,中国人也很难具有西方基督徒们的那种思想意识,而是始终都顽固地执著于他们自己所特有的文化和伦理传统。” 例如,就基督宗教的上帝和儒家的天来说,利玛窦等人要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但谢和耐用大量的引论表明基督宗教的上帝根本不同于中国人所说的天。

儒家思想和基督宗教在诸多领域都是对立的,彼此无法互动。任何进一步的解释和结合都是扭曲和改造。在某种意义上说,儒家和基督宗教是不可通约的。很多儒家和基督宗教之间的比较都是建立在彼此的误读基础之上的。只要人们坚持原罪论,就无法理解和接受儒家人性说。儒家思想和基督宗教各自处于不同的话语系统中。简单的比较不可能不扭曲自己和对方。

第四、化解论。
这是比较新的理解视角。这一理论的代表是杨万江教授。杨教授在网上提出“以儒化耶”论,他说的以儒化耶“并非是要把儒教跟基督教糅合在一起。那是所谓‘儒家基督徒’的做法。田童心做得并不成功。我的路线是从儒教自身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中来回应基督教的某些重要的精神问题和诉求。你看,我前面所有的言论都在儒教的传统下来回应。讲的是儒教。证如宋明儒的‘以儒化佛’,它虽然回应了佛教或禅宗的核心思想,但仍然是在儒学的传统内来回应和发展。”

我称这种理论为化解论。这种理论在多元文化中似乎存在合理性,我们每一个文化信仰传统都是一个神话,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神话中看世界。在单一的神话世界,我们很少遇到特例或者反常。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我们似乎总是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挑战,我们需要对不同的挑战作出回应。每一个信仰都是一个看世界的窗口,儒家可以把基督宗教的内容消化掉,就如儒家曾经消化掉佛教一样。这不是说儒家要取代佛教,而是儒家自己形成自己一个更完整的解释的世界,对于基督宗教也一样,儒家可以消化、吸收基督宗教,对基督宗教提出的问题作出回应。这一进路和林贝克(George Lindbeck)的后自由神学神学相一致。

不同信仰就是不同的世界,对儒家来说,其他信仰是处于边缘状态的,它们提出的问题可以通过儒家的话语加以化解,这不仅可以巩固儒家自身,也确立了儒家和基督宗教之间的互为主体之间的关系。

第五、比较论。
比较神学是一种新的神学思潮。严格地说,还没有多少人以比较论的神学进路来处理儒家和基督宗教之间的关系。 它的基本含义是,儒家是一个独立主体,基督宗教是一个独立主体,这两个主体之间并不同一,也没有必要同一,处理基督宗教和儒家的关系目的不在于让基督宗教超越儒家,也不在于补充儒家,反之亦然。

它要求一个基督徒逾越到儒家中,用儒家的语言了解儒家,根据儒家的要求去体验儒家的思想和生活。他/她的目的不是批判儒家的是和非,不是在传达基督宗教的正确性、优越性和不替代性,而是在于真实地理解儒家。这只是第一步,在经过这样的过程之后,他/她返回到他/她自己的信仰中,看看儒家可以为基督宗教带来什么样的启发,以此来丰富和加深自己的信仰。对于儒家士人也一样,他/她可以逾越到基督宗教中,用基督宗教的语言理解基督信仰,实践基督信仰,阅读基督宗教的圣经和其他经典文献,这是第一步,他/她并不是通过真实地理解基督宗教以便反对基督宗教,而是返回到自己儒家传统中,看看基督宗教对儒家有什么启发,从而丰富和加深自己的儒家信仰。

这样一种比较论的儒家和基督宗教关系之实践还很少有人实践。

继续阅读
 
中文圣经翻译史 研究文章

中文圣经翻译史

随着教会在世界各地方积极扩展,圣经同时被翻译成各种不同语言版本,让更多人能够研读,从中得到生命的亮光。据统计,全世界共有2261种不同语言的圣经译本(Versions)流传,其中还没有包括同一语言中不...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