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強等:《中華本色:近代中國教會史論》(2007)

ChineseCS 过往信息评论4,454字数 2898阅读9分39秒阅读模式

中華本色 : 近代中國教會史論 /
香港 : 建道神學院, 2007.
主題 Christianity -- China -- 19th century

Christianity -- China -- 20th century

叢編 基督教中國文化論文集刊 ;

叢書卷期:  1

附加著者:  李金強.
湯紹源.
梁家麟, 1952

說明:  viii, 445 頁 ; 23 公分.

內容:  第一部, 通論 -- 第二部, 人物 -- 第三部, 教會 -- 第四部, 團體 -- 第五部, 教理.

ISBN:  9789627997849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非基運動」在中國興起,華人教牧與信徒身處教難,遂群起護教,於是高唱教會「本色化」,謀求西來的基督教與中國社會、
文化相互調攝融和;中國教會在「本色化」的推動下,日見成長。然而,在英語、電子資訊及國際貿易席捲世界之際,華人教會亦大受影響,「本色化」漸見褪
色,神學方面尤其明顯。有鑑於此,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和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共同召開了「近代中國基督教本色化的歷史回顧」研討會,探討
「本色化」這個教會史上的重要課題。本書收錄了該研討會會議論文十八篇,從「通論」、「人物」、「教會」、「團體」、「教理」五個層面去為中國教會的
「本色化」作出回顧與前瞻。

香港浸會大學舉行的「第四屆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研討會」誌記

香港浸會大學近代史研究中心與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自2001年起合辦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研討會,至今已是第四屆。今屆乃以「近代中國基督
教本色化的歷史回顧」作為主題。本色化此一課題,自二十世紀上半葉起,由於20年代「非基運動」的出現,使華人教會起而全面反省,謀求教會組織、信仰與
中國社會、文化取得調適與融和,從而得以繼續發展,是為本色化教會運動的興起,本色化運動遂成為20世紀華人教會發展的背後動力。香港自50年代以降,
由於南移香港的傳教士與華人教牧合組「基督教中國宗教與文化研究社」,出版《景風》,鼓吹本色化思想,從而上繼民國時期教會的本色化運動而成為海外華人
教會本色化言論的重鎮,自具地位。此外,1988年由林治平教授主導下,亦於台灣召開海外華人地區首次的基督教本色化研討會,並出版《基督教與中國本色
化》論文集,為有關本色化研討會的濫觴。由此可見,中國基督教本色化為二十世紀中國教會,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此為本屆研討會以本色化為主題的由來。
此次研討會由6月17至18日於浸會大學舉行,出席的中外學者分別來自兩岸三地、星加坡及美國。先後發表與研討會主題相關論文28篇,除特別邀請宇宙光
全人關懷機構外展部執行長林治平任主題講者外,尚有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報告香港中國基督教史學會的成立,以及前中文大學歷史系王爾敏教授蒞
會接受禮敬,此乃同人對其於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研究此一領域貢獻的致意。
兩天研討會的講論包括林治平的主題演講:〈心靈與誠實──從生命教育的角度談基督教本色化的再思〉;邢福增(崇基學院神學院):〈基督教在中國的失敗?
──五十年代中國教會對基督教本色化的評議〉;段琦(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所):〈中國基督教本色化的兩點思考〉;楊劍龍(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
心):〈論近代中國家族觀念的嬗變與基督教文化〉;吳梓明(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從教會大學的經驗看中國基督教的本色化〉;蘇精(輔仁大
學):〈洪仁玕與倫敦會傳教士的交情〉;李金強(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近代華人教牧的誕生──王煜初牧師的生平及其思想〉;李志剛(香港基督教文化
學會):〈香港張祝齡牧師的本色化理念及實施〉;何慶昌/賴品超(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離散中的本色神學:一個對謝扶雅的研究〉;林美玫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郭斐蔚主教與美國聖公會在華教會事業的再造──以教會本色化的觀察與摸索為主的探討〉;夏其龍(天主教香港教區檔案處):
〈胡振中致全球主教的兩封信〉;姚西伊(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抗戰與唯愛:吳耀宗的思想掙扎(1931-1937)〉;查時傑(私立中原大學宗教研
究所):〈中華婦女祈禱會──臺灣一個從事軍中傳教工作的組織〉;劉紹麟(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何謂自立?從倫敦會華人教會的自立過程看〉;湯紹
源(建道神學院):〈長洲教會的開發──一個鳥瞰〉;湯泳詩(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香港工業宣教之本土化過程──以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為
個案〉;劉義章(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會與社會:基督教靈實協會與香港將軍澳社區的形成〉;趙曉陽(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美國學生海外志
願傳教運動與中華基督教學生立志傳道團〉;王立誠(復旦大學歷史系):〈近代教會大學中國化的滬江大學個案〉;陳廣培(中國宣道神學院):〈從「真光」
雜誌看基督教對「女權」的態度〉;林瑞琪(聖神研究中心):〈納匝肋印書館與天主教傳播事工的本地化〉;莊欽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
心):〈“命自我作、福自己求”或“吉凶禍福由於天,非人所能自主”:十九世紀上半葉基督新教傳教士與道教、中國民間信仰之對話〉;賀璋瑢(廣州華南師
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禮記》的性別意識探略──兼與《聖經•創世紀》的性別意識的比較〉;馮羽(南京曉莊學院人文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對
話──以林語堂《信仰之旅》為中心〉;Thomas Reilly(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Languages, Pepperdine University),“The Son of Heaven, the Son of God:
Taiping Views of Jesus the Christ”; Joseph Tse-Hei Lee(Department of
History, Pace University), “Christianity and State Building in
Republican Chaozhou, South China”; Cindy Yik-yi Chu(Department of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The Maryknoll Diaries: Hong
Kong in the 1920s”; Wong Man Kong(Department of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Protestant Churches in Hong Kong before 1941: A
Spatial Perspective”。
林治平的主題演講首先提出中國基督教史研究發展由險學到顯學的歷程,以及相關研究範式的轉移,從而指出研究基督教史在客觀實證研究之外,尚須具備心靈與
誠實,始能有成。至於梁元生教授則縷述香港自50年由羅香林、簡又文、Carl Smith所倡導的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研究,至90年代蔚然成風的研究發
展,由此說明「中國基督教史學會」最終於去年9月18日正式成立。梁家麟則報告乃師王爾敏教授對中國基督教史研究的貢獻,說明王氏對於近代中國基督教史
研究的辛勤與成果,並影響及培養出香港從事此一專史研究的李志剛、李金強、梁家麟、邢福增等人,進而譽稱其為具有成就的中國基督教史研究教育家。此外,
由於王氏贈送一批珍貴的十九世紀倫敦會、內地會傳教士著述及相關的英文書籍,浸會大學圖書館基督教在華發展史文獻部同時舉辦該批書籍及本色化著作的展
覽。王氏由是成為研討會最受矚目的學者。
至於28篇中英論文,其內容主要包括五方面。其一,為本色化理論的探索,相關如本色化、本土化、處境化(Contextualization)、本位化
(Inculturation)等理念的說明,以至於本色化與處境化互動的關注等。其二,主教、牧職、信徒的生平、本色化思想與主張及其實踐的探究,包
括倫敦會的洪仁玕、道濟會堂的王煜初牧師(出身禮賢會)、及張祝齡牧師(出身巴色會)、吳耀宗、謝扶雅、林語堂、聖公會郭斐蔚主教、天主教胡振中主教
等。其三,教會及其組織的本地化、本色化的發展及貢獻。包括台灣「中華婦女祈禱會」及軍中牧師制度的擬建、「倫敦會華人會堂」、「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
會」、「基督教靈實協會」、「瑪利諾女修會」、「中華基督教學生立志傳道團」、「滬江大學」、天主教「納匝肋書館」。其四,區域研究,分別為長洲的教會
發展,清末民國潮州教會的功能分析,以及1941年前香港基督教教會地理分佈模式。其五,其它如太平天國對上帝與基督的翻譯,《真光雜誌》的女權態度,
以及《禮記》與《聖經》性別意識的比較等。其中值得注意為人物方面的新研究,包括王煜初、張祝齡、郭斐蔚、胡振中;以及尚乏學者注意的組織如軍牧制度、
基督教工業委員會、靈實協會、瑪利諾女修會、納匝肋書館;而更重要則為對基督教的區域及女權研究的注意,此為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研究的重要方向,相信後繼
學者將會就此二課題繼續作深進研究。
此次研討會雖然只有兩天,不但可看出海內外研究概況,同時也反映出香港一地有關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研究的蓬勃發展,逐漸成為本港基督教學術研究的重要一
環。此一每隔兩年舉辦一次的「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研討會」,第五屆將於2007年舉行,其時為基督教傳教士馬禮遜來華開教的200週年,屆時教會與學界將
會擴大慶祝,此次研討會中林治平教授已經報告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所推動的「馬禮遜入華宣教二百年紀念慶典活動計劃」,除舉行研討會、圖片巡迴展外,更將
會出版30本海內外學者的基督教史論文集、20本傳記、20本宣教士傳記、故事繪本,合共70本的書籍。與此同時,參加此次研討會的蘇精教授的新著
──《中國,開門!──馬禮遜及相關人物研究》,亦剛由香港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社出版,於研討會期間展售。顯然馬禮遜來華200週年己經揭起了紀念的
序頁。

继续阅读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