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信仰缺失和宗教复兴既是中国最重要的时代背景之一,也是中国转型的重要部分。对中国人的信仰现象的研究,经历了从禁忌到显学的转变。何光沪先生是"文革"结束后中国第一批宗教学者,堪称三十多...
李向平:汉语神学——“无形的教会”与“公共的信仰”
从基督教的传统而言,神学是教会在思考。然汉语神学却不是教会的思考,却是对教会的思考。因此,汉语神学的教会性问题,常为人诟病,却又因此而突出了它本身的学术性与人文性,最为学界同仁所认同。 为此,讨论汉语...
释“慎独”:以耶释儒的一种尝试
作者:石衡潭 (原载儒学联合论坛) “慎独”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早期儒家重要经典《中庸》、《大学》、《礼记》等都讲“君子必慎其独”,宋明理学则直接讲“慎独”二字,对其强调重视是众所周知的。中国历代文人学...
明末天主教徒韩霖对儒教伦理的批判性反思
孙尚扬 北京大学宗教学系 本文首先介绍了明末天主教徒韩霖之行迹,然后通过对其宗教行为与相关思想的分析勘定了其信仰上的虔敬,最后将主旨锚定在韩霖在耶儒比照中对儒教伦理的反思性批判之上。全文之要义在于指出...
汉语基督教诠释范式与中国文化
作者:张俊 摘要:汉语基督教诠释,历史上共经历了三种相对独立的范式:(一)唐代景教范式——三教释耶;(二)明清天主教范式——儒学释耶;(三)当代基督教范式——人文释耶。这三种诠释范式的形成,分别与特定...
赵建敏:天主教传统与中国文化传统的罪观
赵建敏 一. 前言 天主教传统和中国文化传统都有着很悠久的伦理道德观以及这种伦理道德观的体系。这两种道德观在中西文化的冲撞,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扮演者一种特殊的角色。不论两种论理道德观的相同或差异有多少...
郑安德:基督徒的上帝与中国人的上帝
基督徒的上帝与中国人的上帝 ——“陡斯”的中国名称:明末基督教神名之争[1] 郑 安 德 序言 为了证实基督教“神”观念在人心里得确存在[2],400余年前著名来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3]在《天主实义...
张西平:基督教在中国文化境域中的困境
一、理学与天学之争 来华耶稣会士在确立“合儒易佛”的路线时,对儒家思想就已经做了割裂。他们所合的儒是“原儒”,利玛窦在《天主实义》中说:“吾天主,即华言上帝”。接着他引用《诗经》、《尚书》等中国传统经...
刘耘华:利安当《天儒印》对《四书》的索隐式理解
利安当是最早反对中国祭祖拜孔礼仪的来华传教士之一,同时,他也反对用“太极”和“理”来表述天主教的“天主”,但是,在他晚期所著《天儒印》一书里,他以天主教义理为基础对《四书》进行了大量索隐式的解读。本文...
游斌、杨克勤:儒耶对话与中国基督徒的身份
儒耶对话与中国基督徒的身份 ----游斌与美国西北大学宗教学教授杨克勤的访谈 游斌,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比较经学与宗教间对话”创新引智基地主任 杨克勤,美国西北大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