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卉:《<新世界信使>研究——以中国来信为中心》(2023)

ChineseCS 新书出版评论171字数 2624阅读8分44秒阅读模式

柯卉:《<新世界信使>研究——以中国来信为中心》(2023)

2023年1月出版

98.00元

978-7-5732-0381-6

柯卉:《<新世界信使>研究——以中国来信为中心》(2023)

内容简介:鉴于18世纪欧洲读者对新世界知识的渴求,德文本耶稣会辑刊《新世界信使》在1726—1758年公开出版36册,收录大量海外耶稣会士书信,其中包含明末至清前中期中国来信190份,在华德意志地区各会省耶稣会士供稿及法国耶稣会士书信转译构成辑刊中国来信的主体。历任编辑采用平实文风记述世俗、传教两类主题的中国最新信息,例如在华传教士生存状况、各地“教案”、“澳门危机”,报导时间及时,内容可靠,在当时能够吸引读者,今时则可与本土史料相参看,厘清更多史实细节。

目录

序言/邹振环
绪论
总论 编者·新世界·中国来信

第一章 耶稣会辑刊《新世界信使》概况
第一节 编撰者——奥地利会省耶稣会士
第二节 辑刊编撰体例
第三节 新世界:地图与插图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世界信使》中国来信概述
第一节 中国来信数量辨析
第二节 转译《奇异并富有教益的书信》
第三节 奥地利、波西米亚会省耶稣会士的书信
第四节 德意志其他会省耶稣会士的中国书信
第五节 其他中国来信——以葡萄牙耶稣会士书信为主
本章小结

专题 生存·教案·时事·人物

第三章 宫廷与基层:清代前中期在华耶稣会士的生存空间
第一节 作为特例存在的宫廷耶稣会士
一、不同的宫廷服务
二、北京的生活
三、钦天监内的风波

第二节 基层传教士的生存
一、被宽待时期的生活
二、禁教时期的困境
三、关于钱财的用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乾隆十二年“苏州教案”纪略——第694号文献与《苏州致命纪略》的对勘阅读
第一节 第694号文献特色章节——“南京”
第二节 追溯“福安教案”
第三节 “苏州教案”与中国信徒
第四节 不可信的罪名与异象
第五节 涉案官员的结局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在华耶稣会士记录的“国际新闻”
第一节 清代前中期教皇特使访华报导
一、教皇特使铎罗的中国来信
二、教皇特使嘉乐访华事宜
三、雍正初年教皇特使访华简讯

第二节 雍正、乾隆与西洋“远人”
一、雍正一朝:擢升戴进贤,处死穆经远
二、雍正的原则:传教绝无可能
三、乾隆对西洋人才的需求
四、乾隆视察钦天监

第三节 1743、1748年的澳门危机
一、1743年澳门危机——“夷人晏些嚧”
二、1743年持续的危机
三、1748年澳门危机——轻视中方诉求的后果
四、来自中国皇帝的训斥
五、《澳门约束章程》的不同版本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清代前中期在华耶稣会士研究
第一节 康熙中晚期基层传教士方记金
一、钦差洪若翰的同伴
二、中国传教初体验
三、营救山东方济各会士
四、最后的葬礼
五、在华传教最实用建议:学医、送礼
六、忠告:警惕来华东正教教士

第二节 清代耶稣会士费隐在华事迹述评
一、“诚是一种别般人物”
二、奔赴东方
三、测绘《皇舆全览图》
四、恪尽职守的宫廷临时工

第三节 特约中国通讯员——南京主教南怀仁
一、候补宫廷天文学家
二、冒险入境内地
三、湖北教务:神迹、异证
四、编撰最新中国教会史
五、南怀仁的中国观察

第四节 宫廷西洋乐师——波希米亚耶稣会士魏继晋研究
一、奉召入京
二、音乐与教务
三、《驳谬说书》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刘松龄八封信件译文
附录二 德意志各会省来华耶稣会士书信列表
附录三 葡萄牙耶稣会士中国来信列表

后记

全书结语

自16世纪开始,随着天主教传教士积极奔赴海外传教,印度、东亚、南北美洲的人文、地理面貌逐渐以文字和图像形式被欧洲人了解,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当属耶稣会士。海外耶稣会士记录的海外见闻、实地考察报告、学术研究成果,揭开了欧洲以外新世界的神秘面纱,亦真亦幻的海外图景,如《马可·波罗游记》中富庶的契丹国、葡萄牙早期航海者期盼的约翰长老国,逐步被具体和真实的海外信息取代。

海外耶稣会士长期坚持将所在地的历史、地理、文化讯息以及基督教会的发展动态写成年度报告,寄回欧洲,尽管这些文献面世之前,需要经过果阿、科英布拉、罗马等地耶稣会文书员的誊抄,经过耶稣会内部的审查,但仍然成为欧洲人了解世界信息的权威甚至唯一渠道。安全抵达欧洲的年度报告以及耶稣会士的个人著述一部分被安排公开出版,其中的中国部分,记录中国各地民俗风情、基督教在华传播动态等丰富信息。鲁保禄(Paul Rule)以中国信息为例,称第一批抵达欧洲的年信(报告)获得了特别的关注并被广泛传播。

17世纪末以后,葡萄牙耶稣会士主导修订的耶稣会年报不再编撰。夏伯嘉就耶稣会年报消失的原因提出一种解释:“中欧双方自17世纪末书信往来大量增加。各种传教士的问题,需要迫切解决。一年一度的年报渐失去其重要性。”葡萄牙耶稣会士主导的年报为何消失,并非本文要讨论的重点问题。本文想要指出的一点是,葡萄牙耶稣会士主导的年报消失,并不意味着海外耶稣会士放弃年度报告,而是表明葡萄牙耶稣会势力对海外传教团的影响逐渐削弱,已经无法全面管控耶稣会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信息来源。

从18世纪初开始,欧洲图书市场陆续出现大量面向普通读者的期刊,海外耶稣会士书信以一种更加亲民的姿态进入普通读者的视野,以辑刊形式连续出版的书信文献集《新世界信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与法文本耶稣会辑刊相比,《新世界信使》在内容上更多关注普通大众的阅读需求,反映了近代早期德语区图书市场的一贯传统。报导各地教会史、传教史的同时,译介各地区世俗历史或编年史,例如辑刊分册中有长篇专题文献介绍中国历史编年帝王世系年表、埃塞俄比亚历史、波斯历史等。此外,耶稣会士在欧洲以外地区完成的游记以及绘制的海外世界新地图,在《新世界信使》中得到更多展示。正因为如此,《新世界信使》的编撰者赋予这部辑刊新的特点。

其一,注重文献材料的新颖性、趣味性,广泛利用不同会省耶稣会士海外书信,特别是德意志各会省耶稣会士发自中东、远东以及南北美洲的海外书信。

其二,顺应18世纪知识大众化倾向,放弃使用知识阶层长期通用的拉丁语和18世纪流行的学术语言——法语。编撰者以德语推出辑刊,在欧洲中部的维也纳、格拉茨发行出版,潜在读者群体既有德意志地区各会省的耶稣会士和天主教信众,也包括德语区的抗辩宗信徒和普通民众。

《新世界信使》作为连续出版的辑刊,为同时代的读者提供了可读性强的海外新信息。作为新一代的读者,他们更愿意翻阅最新出版的介绍海外新世界的读物,而不是那些已经在图书馆或书架上蒙尘的老旧书籍。作为18世纪欧洲期刊变革、通讯变革的重要体现,这部辑刊对今天的研究者来说具有多重的文献价值,比如本文的研究核心——中国来信。

16世纪开始,入华耶稣会士在中国全境,欧洲商人、冒险家在中国沿海,坚持不懈地探索中国,欧洲图书出版市场出版过多种有关中国的书籍、地图集,帮助欧洲知识阶层了解中国。尽管如此,来自中国的新知识、新消息仍然能够吸引18世纪欧洲读者的目光。普通读者不是专业学者,他们不做研究,不需要追溯学术史,所希望获得的是来自中国的最新信息,维也纳和格拉茨的出版商、耶稣会奥地利会省的编撰者不想错过机会。《新世界信使》的中国来信让同时代的读者看到一个与世界关联的中国。那里的环境、物产、气候、科技、法律可以与欧洲作对比,那里的皇帝、官吏、百姓同样也可以与欧洲相参照。

作为信息提供者的在华耶稣会士,书信文字基本平实,没有明显的文化优越感,但也没有过多推崇中国,作者多以陈述方式介绍中国的新奇事物以及不同之处。欧洲读者接触到这些中国来信之后形成怎样的中国观或中国印象,书信作者无法决定,辑刊编撰者也无法决定,取决于读者各自不同的阅读体验和思想延伸。

继续阅读
 
新书出版

《香港基督教史(1807-1997)》(2024)

《香港基督教史(1807-1997)》(2024) 書中進一步論述:基督教傳入香港的經過及其如何在香港生根和發展,教會於香港各個時期在醫療、教育、關顧弱小等方面的社會服務,以及在中國步向現代化進程中所...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