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平:《中国当代宗教的社会学诠释》&《信仰、革命与权力秩序–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

ChineseCS 过往信息评论4,581字数 2174阅读7分14秒阅读模式

李向平:《中国当代宗教的社会学诠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0-1。
本书是课题"政治稳定与宗教管理"的最终研究成果。作为该课题的结题形式,本书是一组有关中国当代宗教的社会研究的论文集,主要从社会学理论的角度,全面深入地分析中国宗教的状况,探讨其中的理论问题,提出应有的发展方向。既有主要理论问题的关怀,亦有对此加以分别的论述,甚至是实证的研究,而贯串于其中的是中国当代宗教的社会性与合法性问题。


一、当代中国宗教的社会学研究取向
1.宗教研究的"文化一伦理一结构"走向
2.从理论到经验的宗教研究
3.宗教的社会学研究
4.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
二、宗教变迁及其社会场域
1.当代中国宗教的社会性及其研究方法
2.社会性与世俗性问题
3.宗教"五性"、"七性"、社会性
4.宗教社会性的呈现形式
5.宗教社会性及其社会控制
三、宗教社会性及其表达
1.公共宗教:中国宗教的传统形态
2.私人信仰:中国宗教的先天型社会缺失
3.内部行政事务:宗教管理的单位特征
4.宗教团体:中国宗教社会性的初步表达
5.活动场所:中国宗教社会性的空间形态
6.宗教式合作团体:宗教合法性及其社会性关联
四、制度变迁与功能定位
1.研究的概念与方法
2.当代中国宗教的制度安排
3.制度化的宗教活动空间
4.作为社会团体的宗教组织
5.预设在"第三部门"的宗教活动空间
6."民办非企业":新型的宗教活动空间
7.宗教与社会界限的多元化
五、功能整合与职能分隔
1.问题的提出
2.宗教与社会之间的区隔方法
3.宗教团体、组织的基本构成
4.当代基督教教会组织及其结构特征
5.教会组织的行动逻辑
6.国家社会间的"合作团体"
7.教会组织的合作功能
六、当代中国佛教的制度变迁
1.A寺的简介及问题的提出
2.当代寺庙的制度安排
3.寺庙活动的制度化形式
4.寺庙组织的运作机制
5.寺庙经济活动的制度框架
6.制度变迁的认知模式
7.社团式运作的科层组织
七、"礼仪之争"的历史痕迹
1.道明会教区的建立
2.从补儒批佛到佛耶共存
3.佛耶共契的"游戏规则"
4.从礼仪之争到礼仪共生
5.宗教生活习俗化
6.生活中的再交涉
八、本色化与社会化
1."利玛窦规矩"的历史延伸及其上海基督教社会化的起点
2.作为公共社会组织的基督教教会
3.祛除"洋相":中国化与社会化
九、神俗分界:天主教社会理念的制度表达
1."教会"的法定概念
2.教会组织的法人形态
3.以神俗分割为中心的社会理念
4.制度宗教及其社会实践意义
十、属性与身份的社会性整合
1.现代公民的属性与身份
2.作为另一种社会化的宗教、民族认同方式
3.宗教民族主义的现代构成
4.民族、宗教、国家间的认同特征
5.宗教、民族资源的社会化整合路径
十一、宗教资源的制度整合路径
1.问题的提出
2.宗教和谐及其资源的制度整合
3.宗教制度:宗教进入和谐社会构建过程的准人机制
4.从"制度宗教"到"宗教制度"的变迁
5.作为"局部秩序"的宗教制度
十二、宗教合法性及其获得方式
1.宗教合法性概念
2.政教分离与宗教合法性的基本构成
3.宗教法人与宗教合法性的制度化
4.宗教间的平等与宗教合法性的社会形式
5.宗教合法性的强制程序

后记

----------------------------------------------------------------------------------------------------------------------------------------

李向平:《信仰、革命与权力秩序--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9-1。

中国人愈是执著于自己的精神信仰,就愈发会对固有的权力充满"革命"的意念。这种"革命"理想由来已久,导致了价值理想与权力体制之间的冲突甚至敌视。因为中国儒教所奠定的权力合法性与传统宗教之信仰恰好是相反相成、相生相克,文化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力量,惟有通过国家权力和意识形态这两大孪生结构,才能够让自己得到最充分的表达。
自序
绪论 当革命成为信仰
第一章 中国人的关系及信仰模式
1.人神关系的中国模式
2.天命信仰:权力的表达形式
3.宗教资本:出"神"入"圣"
4.中国式"关系-信仰模式"
第二章 宗教社会学的中国语境
1.韦伯式问题的中国解读
2.儒教问题的社会学意义
3.乡土中国的宗教社会学
第三章 镶嵌在权力中的"革命"信仰
1.中国式的卡里斯玛:天命
2."受命"与"革命"的信仰模式
3.象征交换:行动与结构的中介
4.嵌入型制度宗教的构建
第四章 信仰与秩序的折叠
1.秩序象征及其符号共同体
2.神伦信仰与人伦秩序
3.权力结构的分析工具
4.共享结构与秩序有限
第五章 公共崇拜与权力秩序
1.天-祖-社稷的"公共"原型
2.宗教表达的公共权力
3.圣俗整合的中国礼仪
第六章 圣人正义论及其内在冲突
1.圣人正义的宗教构成
2."私人信仰"与"公共崇拜"
3.信仰的正当性冲突
第七章 宗教行动的集体逻辑
1.神人之中介关系及其制度化
2.神伦设教的制度安排
3.宗教间关系的权力整合
4."官寺"形态的制度佛教
5.亦官亦民的道教形态
第八章 正邪之间的精神秩序
1.民间信仰的宗教政治学
2.圣人正义的民间形式
3.公私交织型群体信仰
第九章 信仰革命的宗教隐谕
1.二十世纪的"革命"信仰
2.隐谕"革命"的近代佛教
3.象征改造型文化革命
4."第三种革命"模式
结论 以精神建构为宗旨的革命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继续阅读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