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道起信論:徐松石早期著作選集》(2018)

ChineseCS 新书出版评论4,021字数 2986阅读9分57秒阅读模式

聖道起信論:徐松石早期著作選集


作者: 蘇遠泰
出版社:橄欖
出版日期:2018/08/15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徐松石,原名徐振凡,自號照流居士,一九OO年生,曾分別在上海廣東浸信會、香港尖沙咀浸信會、美國三藩市自立浸信會擔任牧師,曾任《真光》雜誌主編,在香港浸信會出版部充任編輯及總幹事。他在基督教文字工作上的貢獻,包括早期本色化神學的建構,涉及基督教與本土宗教、文化和民族的關係,晚期更包括華人浸信會歷史的整理和編纂,編寫了五輯《華人浸信會史錄》。他在教會群體內的牧養文章和講章立場,著重信徒的靈性生命的培養和教會的發展,堅持聖經字面的權威,為一多產的基督教文字工作者和牧師;然而他最為學人所熟識的卻是他的民族學研究,例如《泰族僮族粵族考》一書曾被民國時期的中央政府教育部頒發學術著作獎,《粵江流域人民史》一書出版即被翻譯為日文。

根據本書編注者的分析,徐松石的思想曾經歷過許多轉變,可區分為輕視西方文化期、輕視一切宗教期、基督教排他主義期、建設中國本色化神學期、堅持聖經字面權威的基要主義時期。本書編錄徐松石上世紀三O至四O年代,以基督宗教的傳教困境作為問題意識,進行基督教與中國宗教對話的四部作品,包括:《耶穌眼裡的中華民族》(1934)、《基督教的佛味》(1935)、《聖道起信論》(1940)、《中華民族眼裏的基督》(1948)。在《耶穌眼裏的中華民族》與《中華民族眼裏的基督》中,他以比較文化/宗教的視野與文本分析的方法,透過中西經典語意的爬梳,比較彼此之間人生觀、倫理觀、善惡觀與宗教觀的差異與得失,析分中西文化與基督教的組成內容與核心精神,嘗試破除不同宗教與教派間在形式上或字面意義上的差異,探討彼此間於根源上的共通目標,並在方法上補充彼此間的不足及流弊。其中亦有徐氏運用其民族學專長的篇章,考證中華民族和希伯來民族古早時期曾有的互動,最終旨在供信徒能以「中國文化與基督信仰彼此間需互相接納」的觀念來傳遞基督教,同時也使基督教能藉此與其他宗教達成實質上的合一。

《基督教的佛味》與《聖道起信論》則集中討論耶佛會通的議題,前篇集中討論幾個耶佛思想上表面差異之處,如:位格與非位格、自救與他救、惡的來源、三世輪迴與末世等議題之探討,求其互相補正之處,並以佛教徒熟知的判教方法結合宗教社會學的成果,整理儒、佛、耶教概念上的同異與高下之別,篇末附有耶穌生平、教會歷史、聖經介紹以及佛陀生平、佛教簡史、佛教經典介紹及教理問答。「假如基督徒不肯研究佛教,怎能希望自己的信仰成為最有根基的慧信呢?」昔日《大乘起信論》說明佛法之廣大,激發眾生生起信從之心;徐松石研究佛教、吸收儒道,使基督教道慣乎眾教之中,超乎眾教之上,亦為使讀者都能消除疑惑,發「起」崇「信」基督之心。

作者簡介

蘇遠泰

土生土長香港人,在香港接受大學教育(主修電子計算科學),八九年發現自己的福音信仰無法承載當時在北京發生的學運結局,自此努力學習中國教會史、中國文化和基督教神學,在香港建道神學院完成神學進修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系以研究中國耶佛對話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香港神學院副教授,著有《張純一的佛化基督教神學》、《是敵?是友?科學與宗教的多元關係》(與林子淳、賴品超合著)及《地獄,永遠的刑罰?破解地獄的迷思》。現在研究興趣包括宗教神學、比較神學及普救論。

目錄
出版緣起 iii
總序 周聯華 v
補序 周聯華 viii
增補序 曾慶豹 ix
編者序 蘇遠泰 xv
導論 蘇遠泰 xvii
參考書目 l
編輯凡例 liii
正異體字對照表 liv
耶穌眼裡的中華民族 1
中華民族眼裡的基督 235
基督教的佛味 429
聖道起信論 477
收回

編者序

徐松石牧師,在基督教的學術圈子內不算為多數人所認識的名字, 他在中國神學和本色化的討論裡,名氣肯定不及趙紫宸、吳雷川、謝 扶雅、王治心等人。他最為學人所熟識的,首推他的民族學研究,例 如他對中國泰族、僮族、粵族的考究,就曾得中國國民政府的學術著 作獎狀。而他有關基督教的著作,較多人認識的並非學術的文章(尤 其有關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融合),而是他在教會群體內的牧養文章 和講章:他的立場可以說傾向保守,著重的是信徒的靈性生命的培養 和教會的發展,極端地堅持聖經字面的權威,本色神學的討論要不是 絕無僅有,就是反對以中國文化來改變基督信仰。

不過,如此被認識的徐松石,其實是在上世紀五○年代離開被中 共統治下的大陸而前往被英國殖民的香港後所表現的他,我稱之為晚 期的徐松石。在上世紀三○至四○年代的徐松石,除了是一間基督教 女子中學的校長外,還是教會的執事(後被按立為牧師),更主要的 身份是一名基督徒文字工作者。基於他在年幼時已熟讀儒、佛、道的 經書,深諳中國文化,又有機會負笈進修宗教教育,令他不單撰文回 應本色化的問題,還身體力行寫了不少文章去本色化基督教,使基督 教與中國文化彼此融合。他的工作具相當的原創性,不只是撰文宣傳 為甚麼外來的基督教需要本色化,還實實在在地進行了本色化神學的 創造,特別是以中國佛學和儒家來建構中國的基督教神學。原來,早 期的徐松石以「照流居士」自稱,他相當欣賞和認同中國佛學的宇宙 人生真理,例如以佛教的真如來表示上帝的內蘊性,以「一心二門」 來解釋惡的來源,以佛性思想來指出眾生皆有上帝性。這樣的思考是 相當創新及具建議性的,要不是對中國文化和基督教神學有一定的識 見,斷不可產生出這樣的「中國神學」。

可惜徐松石早期思想的創見少被注意和討論,可能是學人的遺漏, 亦可能是大家有點不相信如斯保守的浸信會牧者竟然在人生的前期曾 寫出如斯開放的文章。筆者認為,徐松石早期的神學思考,十分值得 向大家介紹認識,尤其是對研究中國神學或本色化神學的學人。

本書編錄了徐松石在上世紀三○至四○年代所寫的四本書,包括: 《耶穌眼裡的中華民族》(1934)、《基督教的佛味》(1935)、《聖 道起信論》(1940)、《中華民族眼裏的基督》(1948)。此四書的 內容都是徐松石嘗試解釋為何中國需要基督教,及為何基督教需要中 國文化,各書的重點各有不同,但總意是融合基督教與中國文化,令 基督教再不是洋教,上帝亦不是西方軍事強國的上帝(特別參閱《耶 穌眼裡的中華民族》),上帝其實早在中國文化內出現,中國文化是 上帝的啟示,可以滋潤基督教(特別閱讀《基督教的佛味》、《聖道 起信論》兩書)。但讀者亦不難發現,徐松石最終仍然相信基督教可 以成全中國文化,即中國最需要的是基督教,從判教的角度看,徐松 石判基督教最高,中國人更需要基督教的信仰和真理來完成其使命(特 別參閱《中華民族眼裏的基督》)。

筆者在編注此四書時,盡量注釋一些較難的概念,特別是中國文 化的概念和經文。四本書均是對徐松石所寫的短篇文章加以輯錄,故 此讀者難以找出一氣呵成的主題,而是見到徐松石對不同課題的洞見。 為了讓讀者對每篇文章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筆者在每篇文章前均有一 個簡短的導讀按語。筆者從不認為自己的見解能獨斷徐松石的思想, 不過是筆者對他的思想的一個閱讀、一個理解,所以請讀者自行閱讀 內文,然後與筆者的導讀對話。若大家可以從筆者的導讀有所啟發, 筆者把榮耀歸予我所信奉的主耶穌;若大家覺得筆者的理解出現問題, 而可以有精準和創意的理解,筆者絕對接受大家的批評,又歸榮耀給 上帝,因祂可以藉著徐松石的寫作,引導更多人有更好更準確更創意 的閱讀。願編注此書,叫更多學人可以認識和欣賞早期徐松石的神學 工作。惟願上帝得榮耀!

继续阅读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